名词 | 解释 | 备注 |
压力 | 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 | (平常所说的能承受几Bar的压力,压力表上读出的数都是压强,人们习惯认为是压力) |
压强 | 流体中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 | |
压降 | 通过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力差。 | (实为压强差) |
黏度 |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黏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 | |
密度 | 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重量。 | |
渗透液 | 在过滤系统中,透过过滤元件的液体,从主流中转移部分流量的分流。 | |
浊度 | 水中分散的微粒悬浮性颗粒使液体发生的浑浊度,一般通过光路散射仪进行测试。 | 单位为NTU,数值越高表示越浑浊 |
透光率 | 表示物料的透过光的效率,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 浊度越高,透光率越低 |
通量 |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膜的体积流量。 | |
选择性: |
将混合物总的组分分离开来的能力。 1)液体分离的选择性常用截留率表示: R=1-Cp/Cf 2)气体分离或有机溶剂混合物的分离常用分离因子表示选择性:aA/B=(yA/yB)/(xA/xB),其中y表示渗透侧各组分的浓度,x表示原料侧的浓度。当aA/B等于1,表示无法实现分离目的,大于1表示A组分通过膜的速度大于B组分。 |
|
推动力 |
1对多孔膜而言,在对流流动的情况下,传质推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力差。 DP=(P1+P2)/2-P3 膜压降:P1-P2,是由于流体流动引起的。 膜压降:P1-P2,是由于流体流动引起的。 2对致密膜而言,推动力为膜两侧的化学势之差。 |
|
浓差极化 |
在膜分离过程中,一部分溶质被截留,在膜表面及靠近膜表面区域的浓度越来越高,造成从膜表面到本体溶液之间产生浓度梯度,这一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
|
膜污染 | 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渗透通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
名词 | 解释 | 备注 |
pH | 衡量酸碱性的标志。化学计算方法:-lg氢离子浓度。pH在1-7之间为酸性,在7-14间为碱性。 | |
COD |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 例如:废水中的石油类为100mg/L,每克石油类消耗3.1g重铬酸钾,则废水COD为310mg/L。 |
腐蚀 | 金属过滤器以及其配套的仪表、管道等配件,在过滤过程中,由于与其所处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称为腐蚀,其中也包括上述因素与力学因素或者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 | |
物料(包括气体)在经过过滤元件、过滤容器时,与过滤元件和过滤器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 | ||
溶胀 | 溶胀是高分子聚合物在溶剂中体积发生膨胀的现象 | 过滤原件长时间溶胀结果是腐蚀 |